Friday, May 29, 2009

吴亚鸿这个人

  
他最大的成就,是靠自己的双手去打拼出一个天下来。
  
1970年吴亚鸿首次个展在校内举行,吸引了无数的学生观赏。
  
  

  吴亚鸿是个艺坛奇数,因为他没有正式进入正规美术学院学习,也没有任何高深学历与衔头。吴亚鸿一直认为这是他事业上的绊脚石,其实,他的自学成功才是最大的成就,才是他最可引以为荣的据点。英雄不论出身,真正的英雄,都靠自己的双手去打拼出一个天下来!
  
  自小,吴亚鸿就是一个喜爱丹青的小朋友。10岁时,崭露绘画天份,夺得全校美术赛优秀奖。12岁那年,他向艺坛名家庄金秀学习书画艺术。


  中学时,吴亚鸿的绘画天分获得其母校巴生光华国民型中学校长刘德枢先生的赏识,特为他在校内举办一项空前的学生个人画展。那年,吴亚鸿才16岁,啼声初试,果然一鸣惊人。

  一个小画家,就这样诞生了。而这位小小画家,也寻着了自己的路,决意让自己永远走下去。

《等待》吴亚鸿 1971

  1971年,吴亚鸿正念着中四。由于辛勤学习,虚心讨教,其作品有了一定的水准,深得师长们喜爱与赞许。于是,校方再次为他主办个人画展,并出版画集作为纪念与鼓励。

  1972年,吴亚鸿毕业离校,投入社会的大洪 炉,一面从事商业美术设计,一面不断进修,或访名师、或赏名画,画艺不断地自我提升。其启蒙老师庄金秀画家极为赏识,大力提拔,并以雪州皇城艺术家协会的 名誉举办他的第三次个人画展,假巴生滨海俱乐部展出60余幅作品,包括油画、水墨画、水彩画及蜡染画等。当时,邀请了巴生社会闻人童国德先生主持画展开 幕。

  1973年3月,吴亚鸿成立了自己的广告设计公司,为商家提供美术设计服务。业务发展迅速,工作霸占了他所有的时间,只好暂时停笔,放弃艺术创作。

  6年(1973-1979)的拼命工作,虽然月入不错,但在物质上的享受,却令吴亚鸿感到空虚与乏味。生命中没有了翰墨与丹青的相伴,画家的生命,还有什么意义呢?


生命的转捩点

  现实生活,困扰了吴亚鸿足足6年。6年后的自我解剖,吴亚鸿惊讶地发现,自己的艺术生命,已变得那么苍白、贫血。这个剖析使他从现实的噩梦中苏醒过来,激发他去找回失落的自己。

  吴亚鸿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广告设计公司的优厚薪酬,选择了开办艺术中心,一方面收徒教画,一方面从事个人艺术创作。有人说他是冒险家,有人笑他是傻子。不论别人怎么看他,吴亚鸿皆一概不理,全心全意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人生最大的喜悦,就是看到自己的理想已经开了花,结了果。19794月,正是吴亚鸿举杯欢庆的日子,因为博雅就在这时候诞生了!

》吴亚鸿 1972

  然而,博雅所带来的喜悦,不久就被现实问题淡化了。由于当时学习绘画的风气在巴生并不普遍,把孩子送去学画的家长不多,博雅面临了学生短缺的问题。学生人数少,收入自然也少,博雅顿时陷入经济拮据的沼泽。

  在现实的无情冲击下,吴亚鸿的信心曾经动摇、沮丧过,甚至失望了。

  在那段困苦的日子里,为了应付入不敷出的问题,为了让博雅继续生存,吴亚鸿咬紧牙根,白天到数间华小担任课余美术导师,夜间则从事商业广告设计工作,一天做足15小时以上,才算勉强将风雨中的博雅保住。

  次年,博雅总算有了一些成绩,学生人数也由6位增至30多位。

  吴亚鸿说:学生的成绩是最好的证明,在家长互相介绍之下,博雅一天一天地成长着,到1982年正式纳入轨道,当年每月平均有670名学生,之后每年不断地增加,一直到1985年,博雅约有150多名学员。

  1986年,是博雅的另一个转捩点。为了更有效地推展美术教育,博雅增设了夜间商业广告设计课程、水墨画研习班及书法研究班等,让有兴趣者能在工余时间进修。

  同年年底,吴亚鸿飞往台湾,考察当地的美术教育。归国后,他更积极展开各项有助于儿童美术教育发展的活动。

  步入90年代,巴生皇城的艺术风气可说是非常蓬勃与旺盛,美术中心到处林立,几乎是每一个花园或住宅区都会有一两所美术教学中心,竞争力强。然而,博雅却能一枝独秀。迄立风雨和打击,这时的博雅更为茁壮,学生人数最高纪录为500多名。

  迈进千禧的第二年,博雅推出儿童美术教育师训课程,旨在发扬儿童美术教育,让更多喜爱儿童美术的朋友有机会认识与了解儿童美术,同时,培养一些从事儿童美术教育的生力军,为本地艺坛略尽绵力。

  

2 comments: